应急管理部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

2021-05-07

  近日,应急管理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统计局、气象局、银保监会、粮食和储备局、林草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铁集团等部门和单位,对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自然灾害情况进行了会商核定。第一季度,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总体偏轻,以低温冷冻和雪灾、干旱灾害为主,地震、风雹、沙尘暴、洪涝、地质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也有不同程度发生。各种自然灾害造成408.8万人次受灾,17人因灾死亡,近5200人次紧急转移安置;400余间房屋倒塌,2.8万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249千公顷,其中绝收27.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42.1亿元。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43%、72%、83%和59%。


  一、南方旱情有所缓解,云南部分地区旱情仍持续

  2020年底至今年2月初,我国江南、华南大部、西南南部等地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7成,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主要江河来水明显偏少,局地发生城乡供水紧张和农业旱情。2月份以来,南方地区出现2次较强降雨过程,多地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大部地区旱情缓解,云南省部分地区一直未出现有效降雨。一季度,干旱灾害累计造成浙江、江西、湖南、广西、云南等地194.6万人受灾,因旱需生活救助57.4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1亿元;旱情高峰期,全国耕地受旱面积751万亩,供水受影响233万人。目前,受降雨影响及各地全力开展抗旱救灾,南方旱情有所缓解,但云南部分地区旱情仍持续,截至3月底,昭通、临沧、迪庆、楚雄、昆明等13市(州)51个县(市、区)97.7万人受灾,因旱需生活救助30.4万人(已得到初步救助),农作物受灾面积41.4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亿元。

  二、西部地区中强震造成一定损失

  一季度,我国大陆地区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22次,其中3月份4级以上地震出现12次,约占一季度的55%,同比上升33%,环比上升140%。3月19日西藏比如6.1级地震是今年以来我国大陆地区震级最高的地震;3月24日新疆拜城5.4级地震,造成3人死亡,16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14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损坏,直接经济损失870万元;3月30日西藏双湖5.8级地震震中周边人口稀少,未造成灾害损失。

  三、西北、西南局地遭受洪涝、风雹和地质灾害

  受2月初南方地区大范围降雨以及3月份全国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影响,湖南、重庆等省(市)局地发生洪涝灾害;内蒙古、贵州、云南、西藏、宁夏、新疆等20个省(区、市)遭受风雹灾害;重庆、贵州、甘肃、青海等10个省(区、市)发生地质灾害。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一季度洪涝、风雹和地质灾害造成的死亡失踪人数、紧急转移安置人数、倒塌房屋数量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87%、74%、87%和82%。

  四、森林火灾主要集中在西南、华南、华东等地

  据初步统计,一季度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389起,集中发生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云南等省份,受害森林面积约1916公顷,因森林火灾死亡9人。发生草原火灾2起,受害草原面积约42公顷,无人员伤亡。与2020年同比,森林火灾次数降低15.4%,因灾死亡人数降低65.4%。

  五、多轮强沙尘暴天气对我国造成影响

  一季度,我国大陆地区出现6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天气次数为近10年来同期最多。其中,3月14——16日,西北、华北等地出现近10年来我国最强沙尘天气过程。内蒙古、甘肃、宁夏和新疆等地沙尘暴灾害,造成部分地区蔬菜大棚、牲口棚及房屋受损,直接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

  六、低温冷冻和雪灾较近年同期明显偏轻

  一季度,低温冷冻和雪灾主要有两次大的灾害过程,其中1月份影响我国冷空气过程呈现低温极端性显著、大风持续时间长、雨雪偏弱等特点,给农业生产特别是抗冻能力较弱的经济作物带来较重损失,福建、江西、广东、云南等地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元;2月份北方多地出现强降雪,给多地道路交通、供暖供电带来不利影响,未造成明显损失,山西、河南等地部分厂房、大棚和经济作物受损,直接经济损失5亿多元。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一季度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74%和58%。



最新资讯

格点数据打造指数保险新标杆:烟台推出苹果品质指数保险
近日,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地方财政部门在山东烟台推出“地方财政补贴型苹果品质指数保险”,旨在帮助苹果种植户有效应对天气因素带来的苹果品质风险。这一创新型保险方案由天韧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格点气象数据设计。应对气候风险,提升产业韧性作为中国苹果主产区,烟台苹果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产业链条长、影响面广。然而,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频发,倒春寒、干旱、秋涝、高温及大风等灾害显著增加,不仅导致产量下降,还严重影响苹果的品质和市场价格,给果农和产业链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在
中国天气衍生品市场未来可期 ——天韧科技CEO接受彭博社采访
中国天气衍生品市场未来可期——天韧科技CEO接受彭博社采访入夏以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再次引发各界对气候风险的高度关注。近日,天韧科技CEO隆远勇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天气衍生品将成为企业和个人管理天气风险的重要工具,而中国市场刚刚起步,未来空间巨大。随着气候变化不断加剧,极端天气对农业、能源、交通等行业造成的经济影响日益显著。中国正积极探索建立天气衍生品市场,帮助企业及投资者对冲天气波动带来的财务风险。2024年12月,中国气象局联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及金融监管机构发布政策文件,明确提
国内温度指数日益成熟 产业呼吁天气衍生品应用加速推进
今年夏季,我国南方遭遇大范围持续性极端高温天气。7月至8月,多地创下高温纪录。期货日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举行的2024年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8月全国平均气温22.6℃,较常年同期偏高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江淮、江汉大部、江南大部及重庆、四川东部等地高温日数超过15天,226个国家级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阈值标准,浙江义乌(42.8℃)等18站突破历史极值。高温天气来袭,多地刷新纪录根据实测气象数据编制的“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显示,相比历史波动范围,近期相关地区基准城市的日
广东省夏季气温与电力现货市场的关系
  广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走在全国的前沿。2018年,广东省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试点,成为全国首个开展现货市场试点的省份;2019年,广东省推动大用户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小用户通过售电公司间接参与市场;2020年,广东省电力市场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省总用电量的比例显著提升;2022年,广东省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和机制,优化现货市场和中长期市场的衔接,规则和机制的完善提高了市场运行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增强了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图一和图二分别显示了201
当极端天气影响电力市场,天气衍生品来了
2024年6月3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今年第一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周报》,正式启动2024年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服务将持续到9月初。当前,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能源供应安全深受影响。极端天气往往引发电力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市场主体面临的经济风险也有所增加。比如,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持续高温导致多地电力市场现货价格居高不下。现货价格直接反映天气影响,同时又对中长期交易决策造成冲击,市场各方犹如海上的船只被一波又一波的海浪推动。市场主体开始探索新的避险工具,以应对气候变化这头“灰犀牛”。20
天韧科技收到大连商品交易所感谢信
2023年,天韧科技与多家期货公司、保险公司、售电公司、农业企业合作,在天气衍生品应用方面开拓创新,捷报频传,多次开创行业先例,得到了大连商品交易所的褒奖与肯定。大连商品交易所得感谢信广东省“寒潮指数天气衍生品”及湖北省“农业保险+天气衍生品”项目启动会广东省“水产养殖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发布会2024年,我们将继续利用天韧科技的经验和技术,携手合作伙伴,在利用天气大数据服务实体经济方面,迈上新的台阶。

沪ICP备19018898号 Copyright © 2020, Created by Tensore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