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点数据打造指数保险新标杆:烟台推出苹果品质指数保险

2025-08-06

近日,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地方财政部门在山东烟台推出地方财政补贴型苹果品质指数保险,旨在帮助苹果种植户有效应对天气因素带来的苹果品质风险。这一创新型保险方案由天韧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格点气象数据设计。

图片2.png

应对气候风险,提升产业韧性

作为中国苹果主产区,烟台苹果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产业链条长、影响面广。然而,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频发,倒春寒、干旱、秋涝、高温及大风等灾害显著增加,不仅导致产量下降,还严重影响苹果的品质和市场价格,给果农和产业链带来巨大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推出地方财政补贴型苹果品质指数保险,不仅有助于缓解农户因气候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更是落实国家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六大风险覆盖,精准保障果农收益

该保险方案以气象指数+地方财政补贴为核心机制,创新引入品质保障理念,针对苹果生长周期内的倒春寒、春旱、秋旱、秋涝、风灾、高温等关键气象风险进行全面覆盖。当保险期间内参照格点数据达到合同约定的触发条件时,视为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按标准赔付,无需实地查勘,理赔效率显著提高。


财政补贴+技术赋能,降低农户负担

该产品的部分保费由地方财政予以补贴,农户自缴比例较低,降低了参保门槛,增强了农户的投保积极性。

同时,方案采用气象格点数据作为触发和理赔依据,避免了传统人工查勘的争议和延迟,实现风险识别的数字化、赔付流程的自动化。理赔数据源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CLDAS-V2.0产品,结合天韧科技自主研发的天气指数计算与风险建模系统,确保数据权威、透明,增强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的信任。


亮点:格点数据促进精准理赔

长期以来,天气指数保险面临两难

·站数据:权威性强,但站点相对较少,空间距离导致的基差风险大;

·自动站数据:距离投保点近,代表性好,但质量控制不足,公信力弱。

此次方案创新采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CLDAS-V2.0陆面实况分析产品,结合天韧科技开发的智能平台,提供6公里×6公里高分辨率气象数据。该数据融合7+观测站、卫星遥感、数值预报模型及地形植被信息,并通过STMAS网格同化、最优插值(OI)、CDF匹配等先进算法处理,确保数据精度与透明度国际领先。

微信图片_20250806164312_21.jpg

这意味着,保险产品设计和理赔计算均基于投保人所在格点位置的气象数据,更加权威、科学、精准,有利于降低基差风险,较好地解决了行业痛点;同时也符合监管提出的精准承保和精准理赔的要求。


产业意义:推动农业保险与绿色金融融合

苹果品质指数保险的推出,不仅是对果农的风险保障,更是地方政府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绿色金融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风险分散机制和财政支持,稳定农民收入,降低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同时推动保险公司开发更多基于气象指数的创新型产品,为全国农业保险改革提供样板。

未来,该模式有望在粮食、经济作物、特色农产品等领域复制推广,形成政府+保险+科技+农户的协同防灾减损格局,为应对气候变化、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最新资讯

连续降雨下的收获季:灾害无情、保险有义
一、直面连阴雨:今年的收获季有多难?入秋以来,中原及黄淮地区连续降雨,正值秋熟作物收获关键期,不少农户心急如焚。本应金黄饱满的玉米倒伏在地,发芽霉变,收割机因泥泞无法下地,眼看着一年的辛苦劳作就要打水漂。河南南阳、周口、平顶山,河北邯郸、邢台,山东菏泽、济宁、临沂,江苏徐州、连云港等地区的农民都在“与天赛跑”,只为抢收颗粒归仓。 “地里进不去,烘干厂的队伍都排到半夜了。”河南沈丘的一位玉米种植户说。除了收获困难,连续降水还导致一系列问题:粮食发芽、霉变、等级下降;收购价下滑、人工烘干成本飙升;农
格点数据打造指数保险新标杆:烟台推出苹果品质指数保险
近日,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地方财政部门在山东烟台推出“地方财政补贴型苹果品质指数保险”,旨在帮助苹果种植户有效应对天气因素带来的苹果品质风险。这一创新型保险方案由天韧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格点气象数据设计。应对气候风险,提升产业韧性作为中国苹果主产区,烟台苹果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产业链条长、影响面广。然而,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极端天气频发,倒春寒、干旱、秋涝、高温及大风等灾害显著增加,不仅导致产量下降,还严重影响苹果的品质和市场价格,给果农和产业链带来巨大不确定性。在
中国天气衍生品市场未来可期 ——天韧科技CEO接受彭博社采访
中国天气衍生品市场未来可期——天韧科技CEO接受彭博社采访入夏以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再次引发各界对气候风险的高度关注。近日,天韧科技CEO隆远勇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天气衍生品将成为企业和个人管理天气风险的重要工具,而中国市场刚刚起步,未来空间巨大。随着气候变化不断加剧,极端天气对农业、能源、交通等行业造成的经济影响日益显著。中国正积极探索建立天气衍生品市场,帮助企业及投资者对冲天气波动带来的财务风险。2024年12月,中国气象局联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及金融监管机构发布政策文件,明确提
国内温度指数日益成熟 产业呼吁天气衍生品应用加速推进
今年夏季,我国南方遭遇大范围持续性极端高温天气。7月至8月,多地创下高温纪录。期货日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举行的2024年9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8月全国平均气温22.6℃,较常年同期偏高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江淮、江汉大部、江南大部及重庆、四川东部等地高温日数超过15天,226个国家级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阈值标准,浙江义乌(42.8℃)等18站突破历史极值。高温天气来袭,多地刷新纪录根据实测气象数据编制的“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显示,相比历史波动范围,近期相关地区基准城市的日
广东省夏季气温与电力现货市场的关系
  广东省电力市场化改革走在全国的前沿。2018年,广东省启动电力现货市场试点,成为全国首个开展现货市场试点的省份;2019年,广东省推动大用户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小用户通过售电公司间接参与市场;2020年,广东省电力市场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省总用电量的比例显著提升;2022年,广东省进一步完善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和机制,优化现货市场和中长期市场的衔接,规则和机制的完善提高了市场运行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增强了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促进了市场的健康发展,图一和图二分别显示了201
当极端天气影响电力市场,天气衍生品来了
2024年6月3日,中国气象局发布今年第一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周报》,正式启动2024年迎峰度夏能源保供气象服务,服务将持续到9月初。当前,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能源供应安全深受影响。极端天气往往引发电力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导致市场主体面临的经济风险也有所增加。比如,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持续高温导致多地电力市场现货价格居高不下。现货价格直接反映天气影响,同时又对中长期交易决策造成冲击,市场各方犹如海上的船只被一波又一波的海浪推动。市场主体开始探索新的避险工具,以应对气候变化这头“灰犀牛”。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