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通知

2022-01-14

  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省(自治区)财政厅、农业农村(农牧)厅(委)、银保监局:


  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有关要求,为进一步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推动农业保险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现就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通过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进一步增强农业保险产品吸引力,助力健全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特点的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稳定种粮农民收益,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自主自愿。实施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地区以及有关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承保机构均应坚持自主自愿原则。对纳入政策实施范围的产粮大县,有关农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2021年可在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农业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或种植收入保险中自主选择投保产品,2022年起可在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完全成本保险或种植收入保险中自主选择投保产品,但不得重复投保。

  (二)体现金融普惠。将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和小农户均纳入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保障范围,注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允许村集体组织小农户集体投保、分户赔付。

  (三)增强预算约束。各地应结合财力状况,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结合农业保险业务发展趋势,循序渐进,因地制宜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逐步实现产粮大县全覆盖。原则上,中央财政完全成本保险或种植收入保险保费补贴增幅不高于预算增幅。

  (四)鼓励探索创新。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过程中,鼓励各地探索建立标准化农业保险运行体系,加强与政府救灾体系协同,开发标准化农业保险产品,完善农业保险风险区划,加强数据比对核验,有效规避道德风险。

  (五)确保风险可控。各地应注重加强经营风险管控,强化对农业大灾风险的监测预警和应急管理,建立健全农业再保险和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全面提高大灾风险统筹层次,形成农业风险闭环管控体系。

  三、补贴方案

  (一)保险标的为关系国计民生和粮食安全的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保险品种为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其中,完全成本保险为保险金额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农业生产总成本的农业保险;种植收入保险为保险金额体现农产品价格和产量,覆盖农业种植收入的农业保险。保险保障对象为全体农户,包括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和小农户。

  (二)实施地区为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产粮大县。2021年纳入补贴范围的实施县数不超过省内产粮大县总数的60%,2022年实现实施地区产粮大县全覆盖。粮食主产省份产粮大县范围根据上一年度中央财政奖励的产粮大县名单确定。

  (三)原则上,完全成本保险或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障水平不高于相应品种种植收入的80%。农业生产总成本、单产和价格(地头价)数据,以发展改革委最新发布的《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或相关部门认可的数据为准。

  (四)补贴比例为在省级财政补贴不低于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及东北地区补贴45%,对东部地区补贴35%。

  四、保险方案

  (一)完全成本保险的保险责任应涵盖当地主要的自然灾害、重大病虫害和意外事故等,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险责任应涵盖农产品价格、产量波动导致的收入损失。保险费率应按照保本微利原则厘定,综合费用率不高于20%。

  (二)各地要注重加强承保机构资质管理。承保完全成本保险或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险机构应满足《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遴选管理工作的通知》(财金〔2020〕128号)相关要求和银保监会关于农业保险经营条件的监管规定。

  (三)承保机构应当公平合理地拟订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并充分征求当地财政、农业农村部门和农户代表意见。

  (四)承保机构应加强承保理赔管理,对适度规模经营农户和小农户都要做到承保到户、定损到户、理赔到户。要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查勘定损标准与规范。在农户同意的基础上,原则上可以以乡镇或村为单位抽样确定损失率。

  (五)承保机构要有稳健的农业再保险安排,积极参与农业保险再保险体系改革试点,确保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工作稳步推动。

  五、其他事项

  (一)在符合扩大政策实施范围工作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鼓励各地结合实际探索开展农业保险创新试点,开发标准化农业保险产品,完善风险区划和费率调整机制,加强保费补贴资金审核。鼓励有关方面加强与国防科工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合作,通过遥感等途径对农业保险数据进行交叉验证,提高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省级财政部门应于2021年7月30日前,将扩大政策实施范围相关资金申请报告报财政部,财政部根据预算安排和各地报送的申请情况,于9月30日前下达当年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资金,优先保障开展农业保险创新试点的省份,并在下一年度统一结算。以后年度资金申请程序及时间执行《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管理办法》。

  (三)各地要高度重视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工作,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报告。

  (四)本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财政部关于在粮食主产省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的通知》(财金〔2017〕43号)、《财政部关于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财金〔2019〕90号)自2022年1月1日起废止。

  附件: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保费补贴情况表

  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 银保监会

  2021年6月24日

  附件下载:


  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保费补贴情况表.xlsx



最新资讯

第七号台风“木兰”来袭!台风保险助力恢复生产
今年第7号台风“木兰”来袭。面对台风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损失,农业保险对农户而言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对于尚没有相应农业保险产品的种植或养殖种类,台风指数保险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解决方案。
高温持续肆虐,保险如何应对?
当前,持续的高温正席卷我国。中央气象台连续10多天发布高温预警,四川、上海、浙江、江苏、河南、河北等多地最高气温超过40℃。6月以来,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天,覆盖我国国土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全国各地多个气象局突破历史最高温。不仅仅是我国,整个北半球都遭受极端高温、热浪的席卷。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8月全球大部分陆地气温偏高。农业生产是一种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生产活动,气候变化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挑战。当前,全国多地频现高温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多方面的不利影响。01高温天
为农险插上科技的翅膀——天韧科技助力农险创新
今年上半年可谓捷报频传。我们为客户开发的一系列创新农险产品相继落地,并受到媒体关注:全国首单林业碳汇遥感指数保险落地韶关。4月28日,国寿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在韶关市落地全国业内首份林业碳汇遥感指数保险产品。该保险产品首次引入遥感数据,对森林进行实时监控,为韶关市某林场提供24万元碳汇损失风险保障,覆盖林木面积近4000亩。韶关市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的落地,系广东省对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固碳能力和生态安全保障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人寿财险以此为契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贡献金融力量。全国首批渔业碳汇指数
干货分享|2022年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汇编
为便于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了解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现将2022年国家重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汇编。
中国海洋碳汇保险,未来可期
一、海洋碳汇保险产品开发背景海洋碳汇又称蓝碳,主要指“植被覆盖的沿海生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是三大典型海洋自然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以及底部沉积物都储存了大量的碳。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海洋中的碳储量约为3.8×105亿吨,比大气多50倍,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储存在海洋中;相关分析显示,2008年以来,我国海水养殖业碳汇总量始终保持在105万吨以上。“十三五”以来,蓝碳在中国的能见度也逐步提升,包括2016年启动的“南红北柳”湿地修复工程,2020年颁布的为期五年的《红树林保
又一款超实用微信天气小程序——小天预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目前,三夏生产工作已从南到北展开,对于粮食丰产、农民增收意义非凡。三夏时节正处于汛期和强对流天气高发时期,各种天气过程十分频繁。农民伯伯最害怕的是四种天气:持续高温、突发性暴雨、连阴雨和干旱。2019年6月,甘肃省庆阳市出现中到大雨天气过程,局地有暴雨。降雨期间,多地伴随5-6级强风天气,风雨交加。致使即将成熟收获的冬小麦倒伏、麦穗发霉变黑,损失惨重。若能精准预报预警,农民伯伯可提前做好防灾减损准备。  “小天预警”小程序来助力! 在夏季从事农活前

沪ICP备19018898号 Copyright © 2020, Created by Tensore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