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21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排行榜

2022-06-01

应急管理部发布2021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包括7月中下旬河南特大暴雨灾害、黄河中下游严重秋汛、7月中下旬山西暴雨洪涝灾害等重大自然灾害事件。

QQ截图20220601165209.png

2021年,我国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严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记者从应急管理部此前举行的2022年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1年,全国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1.07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867人,倒塌房屋16.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3340.2亿元。

据悉,经应急管理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卫生健康委、统计局、气象局、银保监会、粮食和储备局、林草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铁集团等部门和单位对2021年全国重大自然灾害事件会商核定,2021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如下——

一、7月中下旬河南特大暴雨灾害


11.png

7月17日–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全省平均过程降雨量223毫米,有285个站超过500毫米;有20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其中,郑州、新密、嵩山站均超其历史日极值1倍以上,郑州气象观测站最大小时降雨量(20日16–17时,201.9毫米)突破我国大陆有记录以来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多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郑州、新乡、鹤壁等多地遭受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受灾范围广、灾害损失重、社会关注度高。

灾害造成全省16市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紧急转移安置149万人;倒塌房屋3.9万间,严重损坏17.1万间,一般损坏61.6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873.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

二、黄河中下游严重秋汛


22.png

2021年入秋后,冷暖空气在黄河中游持续猛烈交汇、带来连续降雨,黄河流域9月份平均降水量179毫米,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造成黄河中下游发生1949年以来最大秋汛,中游干流9天时间连续发生3次编号洪水,支流洛河、汾河水位或流量超历史实测记录,黄河中下游河道高水位、大流量行洪持续同期一个月,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局地洪涝灾害严重,造成4省32市232个县(市、区)666.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41人,紧急转移安置46.7万人;倒塌房屋4.6万间,不同程度损坏17.5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498.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53.4亿元。

三、7月中下旬山西暴雨洪涝灾害


33.png

7月10日–23日,山西省先后出现10日–11日、18日–23日两轮强降雨天气过程,间隔时间短、累计雨量大,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造成晋城、忻州、长治等10市47个县(市、区)61.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5人,紧急转移安置7.4万人;倒塌房屋2.1万间,不同程度损坏5.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2.8亿元。

四、8月上中旬湖北暴雨洪涝灾害


44.png

8月8日–15日,湖北省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其中,11日–12日湖北襄阳和随州出现大到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最大日雨量为随县柳林519毫米,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造成随州、襄阳、孝感、黄冈等11市(州)58个县(市、区)和神农架林区15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8人,紧急转移安置5.7万人;倒塌房屋11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1.7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26.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1.2亿元。

五、4月30日江苏南通等地风雹灾害


55.png

4月30日,江苏沿江及以北大部地区遭受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南通沿海局地风力达13–15级,最大风速达47.9米/秒(15级),多地大风观测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引发严重风雹灾害,造成南通、泰州、淮安等8市36个县(市、区)2.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28人,紧急转移安置3100余人;倒塌房屋397间,不同程度损坏1.3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

六、8月中下旬陕西暴雨洪涝灾害


66.png

8月19日–25日,陕西省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其中,陕南地区暴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累计雨量大、局地降水强度强,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造成西安、汉中、安康、商洛等9市49个县(市、区)107.2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21人,紧急转移安置9.9万人;倒塌房屋27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2.4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26.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1.8亿元。

七、11月上旬东北华北局地雪灾


77.png

11月4日–9日,我国大部地区出现寒潮天气过程,降温幅度大、雨雪范围广、极端性强,综合强度指数为1961年以来第四强,降温幅度超过16℃的国土面积达101万平方公里,华北、东北等地普降暴雪或大暴雪,局地出现特大暴雪,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局地雪情较重。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9省(区、市)35.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7人(建筑物、树木倒压所致),农作物受灾面积19.3千公顷,大量农业大棚、牲畜棚舍、简易工业厂房倒损,直接经济损失69.4亿元。

八、云南漾濞6.4级地震


88.png

5月21日21时48分,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北纬25.67度,东经99.87度)发生6.4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此后发生多次5级以上余震。地震造成大理、临沧2市(州)13个县(市)16.5万人受灾,因灾死亡3人,紧急转移安置2.8万人,倒塌房屋1854间,严重损坏1.9万间,一般损坏7.5万间,交通、道路、市政、教育等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33.2亿元。

九、2021年第6号台风“烟花”


99.png

2021第6号台风“烟花”于7月25日12时30分前后,在浙江舟山普陀区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38米/秒),26日9点50分在浙江平湖市沿海以强热带风暴级(10级)再次登陆,30日晚8时停止编号。“烟花”具有移动速度慢、陆上滞留时间长、风雨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等特点,造成浙江、上海、江苏等8省(区、市)40市230个县(市、区、旗)482万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43万人;倒塌房屋500余间,不同程度损坏8300余间;农作物受灾面积358.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32亿元。

十、青海玛多7.4级地震


100.png

5月22日2时4分,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北纬34.59度,东经98.34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公里,此后发生数次余震,最大余震5.1级。地震造成果洛、玉树2州7个县11.3万人受灾,19人受伤,紧急转移安置10.8万人,倒塌房屋1039间,严重损坏7600余间,一般损坏5万间,部分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损毁,直接经济损失41亿元。


最新资讯

第七号台风“木兰”来袭!台风保险助力恢复生产
今年第7号台风“木兰”来袭。面对台风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损失,农业保险对农户而言是一种有效的保护。对于尚没有相应农业保险产品的种植或养殖种类,台风指数保险提供了一种快捷、有效的解决方案。
高温持续肆虐,保险如何应对?
当前,持续的高温正席卷我国。中央气象台连续10多天发布高温预警,四川、上海、浙江、江苏、河南、河北等多地最高气温超过40℃。6月以来,高温事件已持续30天,覆盖我国国土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9亿人。全国各地多个气象局突破历史最高温。不仅仅是我国,整个北半球都遭受极端高温、热浪的席卷。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8月全球大部分陆地气温偏高。农业生产是一种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交织的生产活动,气候变化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挑战。当前,全国多地频现高温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多方面的不利影响。01高温天
为农险插上科技的翅膀——天韧科技助力农险创新
今年上半年可谓捷报频传。我们为客户开发的一系列创新农险产品相继落地,并受到媒体关注:全国首单林业碳汇遥感指数保险落地韶关。4月28日,国寿财险广东省分公司在韶关市落地全国业内首份林业碳汇遥感指数保险产品。该保险产品首次引入遥感数据,对森林进行实时监控,为韶关市某林场提供24万元碳汇损失风险保障,覆盖林木面积近4000亩。韶关市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的落地,系广东省对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固碳能力和生态安全保障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人寿财险以此为契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愿景贡献金融力量。全国首批渔业碳汇指数
干货分享|2022年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汇编
为便于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了解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现将2022年国家重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汇编。
中国海洋碳汇保险,未来可期
一、海洋碳汇保险产品开发背景海洋碳汇又称蓝碳,主要指“植被覆盖的沿海生态系统”,红树林、珊瑚礁和海草床是三大典型海洋自然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动物以及底部沉积物都储存了大量的碳。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海洋中的碳储量约为3.8×105亿吨,比大气多50倍,地球上约93%的二氧化碳储存在海洋中;相关分析显示,2008年以来,我国海水养殖业碳汇总量始终保持在105万吨以上。“十三五”以来,蓝碳在中国的能见度也逐步提升,包括2016年启动的“南红北柳”湿地修复工程,2020年颁布的为期五年的《红树林保
又一款超实用微信天气小程序——小天预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目前,三夏生产工作已从南到北展开,对于粮食丰产、农民增收意义非凡。三夏时节正处于汛期和强对流天气高发时期,各种天气过程十分频繁。农民伯伯最害怕的是四种天气:持续高温、突发性暴雨、连阴雨和干旱。2019年6月,甘肃省庆阳市出现中到大雨天气过程,局地有暴雨。降雨期间,多地伴随5-6级强风天气,风雨交加。致使即将成熟收获的冬小麦倒伏、麦穗发霉变黑,损失惨重。若能精准预报预警,农民伯伯可提前做好防灾减损准备。  “小天预警”小程序来助力! 在夏季从事农活前

沪ICP备19018898号 Copyright © 2020, Created by Tensoren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